白点癫风能治好吗? 最近,Sir开始痴迷起“电音”了。 哎!想不到吧! 每天在上班的路上,只要Sir一戴上耳机,就感觉自己走路带风。 BGM一放,谁都拦不住。 一开始,同事推荐“电子”这类型的音乐。 Sir是拒绝的。 “电音,80后都知道,《西游记》开头的啾啾啾就是。” 同事白了Sir一眼,说“是对,但不完全对”。 “是迪斯科舞厅的动次打次嘛,廖凡那样。” 同事投来了宛如看智障的眼神,不想再说半句话。 “难道是喊麦?‘一人我饮酒醉,醉把佳人......’” “SSSSSTOP......” 说罢,他给Sir扔了一个节目链接,点进去的第一集。 Sir这下,又长见识了—— 《超感星电音》 01 真吐槽 垂类文化综艺难做,之前也有不少前车之鉴,但,《超感星电音》(下简称《超感星》)在这个时候还是选择另辟蹊径。 确实有点倔。 什么是电音,可能有许多音乐小白,还是停留在大门外。 放心。 这个综艺基本零门槛。 最大的一个优点——科普性强。 啥是电音? 别整太多专业术语,Sir用最简单的概(bai)念(du)告诉你,就是用电子乐器以及电子音乐技术制作的音乐。 所以,不论在《西游记》里听到的音乐还是在迪斯科听到的音乐,都归为“电音”。 在“电子音乐”的分类下,可谓百花齐放—— 从1900年出现电子音乐,再到1960年开始发展出各种流派,再到1980年开始又出现了不同流派之下的支线。 如果要细数,有上百种组合。 △图片出自https://music.ishkur.com/网站 要在这样“浩瀚”的音乐风格与素材库里,去进行一个广义上的“电音”的比赛。 它本来就是需要节目组有大量对于“电子音乐”知识量的储备。 再次放心。 节目已经替观众详细拆分了。 举个例子。 其中的一位争议比较大的参赛制作人Mousse木斯,一首《起舞》获得在场5位嘉宾拍灯。 他这首作品的风格是在2008年左右出现的,从雷鬼顿(Reggaeton)里演化出来的一种自带拉丁风格的蒙巴顿舞曲(Moombahton),节奏感强,旋律带着浓郁的异域风情,与来自新疆的木斯,在气质上完美契合。 节目不仅仅将这首歌曲的两个曲风都标了出来。 在嘉宾评论这首歌时,也以备注的方式,解释了什么是雷鬼顿音乐。 《超感星》几乎是一种老师画重点的方式在做节目。 什么是Hard-Trap?什么是House?什么是Techno? 你听到所有音乐的风格,都会通过花字告诉你。 这对于像Sir这样脸皮薄的音乐小白。 不仅学会了许多“电音”的专业术语,也对自己喜欢什么样风格的音乐有了一定的判断。 门槛不高,一下就能迈进去。 除此之外,冷门音综的另外一大看点,是看“人”。 没有虚假的“商业吹捧”,才能最大程度还原选手真实的个性。 《超感星》是真敢给啊。 节目组一开始就让每个人坐在大教室里听别人的歌,并且打分排名。 有强颜欢笑的; 有心里暗暗说“垃圾”的; 也有不知道对方在干嘛的。 就算是一边看着参赛选手在上台演出。 也不耽误台下的吐槽。 撕得好,撕得再狠些。 甚至,当一位曾经登上百大Dj榜单的选手出现在节目现场时。 直接就有选手吐槽: “这个排行就是骗外行。” “拿出百大DJ这事儿来,你就是已经输给金钱了。” 对参赛选手,毫不留情。 对评审也没留多少面子。 作为年轻歌手,从小就以电子音乐为音乐制作、演唱方向的刘柏辛,在电音圈子里备受关注。 开场就被挂在墙上的“电音小子”评价她:电音浓度90%。 而音乐剧演员的阿云嘎,与电音八竿子打不着,所以也就只有8%的电音基因。 别看这只是一个初评。 在接下来的游戏规则里,“电量”有着直接的作用。 终于说说重头戏。 《超感星》玩法足够新奇。 节目邀请了流行音乐小天后张靓颖、音乐剧扛把子阿云嘎、rapper歌手弹壳、电音小仙女刘柏辛、炸场女王刘雨昕和INOT1成员之一的米卡。 6人电量小队,音乐风格各有千秋,“电量”也不一样。 节目里有这样一个环节,每组学员听完嘉宾演唱后,可以自由转换组别。 挑选更适合自己风格的歌手。 六组歌手演唱完毕后,人数最多的一组,获得相应的电量分。 最后,在参赛选手选择自己想要合作的歌手之后。 毫不意外,阿云嘎最后一名。 这也太欺负人了? 并不。 这种“不公平”,反而在告诉观众,这个游戏就是要让嘉宾的“特权”彻底瓦解。 它几乎抹平了嘉宾与选手的差距,去掉“明星”身上的光环。 直接,用技术开战。 02 真性情 许多音乐综艺里,观众看到的都是“对立面”。 歌手与歌手之间的竞争; 嘉宾与选手之间的“选择”与“被选择”的关系。 《超感星》不同。 第一集的标题,非常明显了。 歌手,与参赛选手是搭档,互相选择,彼此成就的关系: 参赛选手即将会成为这六位歌手的未来制作人,他们可以优先挑选自己想要合作的歌手。 接着,是歌手考量匹配自己合适的制作人,和自己驾驭的音乐风格。 在这个节目里,讲究的“Feat.(合作共创)”。 互相选择,match最合适的搭档。 才是这个节目的本质。 说得再再直白一些。 在节目里,电音制作选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风格的人声(vocal)与歌手共同创作出新颖、有突破性的音乐作品。 (并非所有电音都需要vocal的存在。) 如何让这些旧歌“破圈”。 创作出与之前风格不同的音乐,对于音乐人来说,还是一种非常有挑战性的。 而,歌手对于曲风的把握,也很重要。 得找到有合适自己的音乐,找到与自己品味相似的制作人。 这是个“双赢”的节目。 所以,这种“选择”,要么走量,要么走心。 走“电”量,很简单。 全场歌手可以通过电量“买”下自己最喜欢的制作人,也有的,是价高者得。 所以,在抢人的过程中,总能看到“哄抬物价”的场面。 让对方以更高的价格收买选手“人心”。 别说,这样的商业斗争,还挺好玩。 但,这种“价高者得”的并非是“买卖”制作人。 而是在这,能凭自己本事涨身价。 歌手们出高价求合作权,反而是对这些制作人的鼓励和认可。 有本事的,自然贵。 这个规则在张靓颖身上发挥到了最大化。 在阿云嘎身上完全行不通。 那下面的操作,只能走心。 比如Ziggy陈宙粼上场。 以一首《渔光曲》打动台下歌手,她宛如诗意一般的歌词,又带着如森林小女巫般的灵动,征服了阿云嘎与刘柏辛。 一开始刘柏辛出价格500电量,阿云嘎加码,出1000电。 张靓颖是嫌看热闹不怕事大。 又追加200电量。 怎么办? 喜欢制作人是加钱拿下,还是就此放弃? 那就得看他到底诚心不诚心。 制作人Ziggy先给阿云嘎了个台阶—— 你就算是一块钱我都跟你走。 阿云嘎琢磨了一会,用“电量”说话。 “面儿给你整得足足的!” 没钱只能靠人心。 最老实的嘎子哥,也成为全场最有心的人。 在他的战队里,有一个超强组合,“火星电台”。 在江湖上,与他们合作的,是陈奕迅、杨乃文、黄莉雅、周迅这样的卡司。 相当于拿到火星电台,比赛基本稳了。 而在制作人自主选择环节,火星选择阿云嘎也是因为曾经有过一次非常愉快的合作。 所以,决定这一次在新的节目上,也再合作,叙叙旧。 但,到了阿云嘎抢人时,手里只剩只有2300电。 怎么留住老战友不被别人高价抢走? 在所有人都比他要价高时,为了证明自己的诚意。 阿云嘎一把Allin。 还欠了弹壳500的外债。 不仅在电量上,安排足足的。 还在诚意上,给得满满的。 这才是,真正想要合作的态度,也是一种全新的歌手与制作人所搭建的关系。 彼此之间互相尊重。 才会有真东西。 03 真音乐 作为垂类音乐综艺,《超感星》还是离不开一个字——“爆”。 怎么爆呢? 真能爆么? 毕竟,音乐综艺已经许久没有出圈的爆款了。 面对现在的音综,我们不得不面临几个尴尬的问题—— 旧瓶装旧酒。 第一届《中国好声音》过去10年,再没第二个像它那样,全民疯迷的音乐综艺。 观众嫌毫无新意。 那就多挖些“天马行空”的东西。 歌手PK太简单,那就找制作人来上节目;制作人挖完了,那就让歌手戴上面具,包装成猜谜游戏;圈内都猜了个遍,那就专注垂直领域,嘻哈,乐队,港乐……都搞一遍。 新idea都挖没了。 音综又遇到了第二个问题。 青黄不接。 许多音乐综艺都进入“出道即巅峰”的尴尬境地,因为,确实没人了。 挖到底,还有什么? 终于,华语音乐进入挖无可挖的“考古潮”。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都熟了—— 《星星点灯》改编成disco、Rap、甜美女团风,即使如此,还是面目全非。 真正能在夹缝中“爆”开流量的。 必须得是从人设到舞蹈,一比一还原的无害化少女情歌。 音综的未来就到此为止了吗? 有些人还不想认命。 音乐人在努力坚持、维护着内心不被毁灭的信仰。 《超感星》里,有一个名叫“粤发嚣张”的电音组合带来的一首《WORLDWIDE》。 Sir对那段直白到赤裸的歌词印象深刻: “我要出广东歌,这编曲你做不做,他说不做,唱广东话没前途。我立刻挂他电话。” 做广东歌不易,有这份心不易,坚持下去也更是不易。 《超感星》里,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。 Sir再举个例子吧。 第一轮制作人与歌手的合作,张靓颖与Corsak胡梦周改编《画心》这首老歌。 合作得如何? 张靓颖直接抛出一句话—— 人不伤是不会成长的。 演唱之后,胡梦周也如实与主持人说,拿到这首歌时是绝望的,“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改。” 可以看出,制作人与歌手在创作中,产生了非常大的冲突。 甚至从采访花絮里,Sir都看出了丢丢尴尬抠手,和假脸赔笑的气氛。 但,结果如何? 这首歌在张靓颖的演唱下,它依旧空灵。 可在胡梦周的配合下,这首歌里插入了另一条主旋律,不论是高八度还是低八度的旋律进行,都让这首歌在背景音乐里有了内容。 好在,不论如何去修改。 他们还是能完美在同一个频段里,获得了共鸣。 这也正是音乐的魅力。 它拥有着无限的可能和遐想,更多的,是在作品完成后,获得无上的成就感。 Sir虽然不如专业电音乐迷那般了解电音,也无法用过深的专业知识去评价《超感星》合格与否。 但,在此,Sir还是看到难能可贵的一角。 音乐综艺的最终目的,并非那些眼花缭乱的花架子。 最本质的,还是开拓不同种类下的更好听的音乐。 做出更多的可能性,做到初心还在。 去繁从简,大音希声,才是音乐本质。 《超感星》是否会有“爆”,“出圈”的未来,Sir无法预料。 Sir只是相信它做好了第一步。 让音乐人去做音乐,去尝试更多可能。 让曼妙的音符,带我们双脚离地,心向远方。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:小田不让切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